
阳光五月,心田温润。在“5·25全国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以“心光筑梦,向阳生长”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贯穿全月的沉浸式心灵成长之旅。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生-家长-教师”三维赋能体系,让每个生命在体验中觉察,在互动中成长,在联结中绽放。

今年的心理健康月学生活动,以积极心理学的五大路径(PERMA)为设计框架,分年级开展针对性团体心理游戏,不仅“好玩”,更“有料”,每个孩子都在体验中汲取心灵营养,在阳光下向上生长。


一年级:心动传送(正向情绪)
孩子们用泡沫板小心托起乒乓球,迈着紧张又兴奋的小步伐完成接力挑战。“老师我托得没掉一个球!”“我太厉害了!”——小小的成功体验,唤起了满满的自信与快乐。活动后,很多孩子在留言板写下“我今天坚持到底”“我鼓励了队友”“我没有放弃”,这就是最简单却最珍贵的心理成长。



二年级:蜈蚣赛跑(积极人际关系)
背夹气球多人组合,全班分组接力比拼。“我们不能手碰气球!”“再慢一点,就不会掉了!”——孩子们在一次次调整节奏与配合中,悄悄建立起对“合作”和“信任”的理解。赛后,老师分享:“有些平时怕失败的孩子,今天反而主动申请‘我来夹一次’,让人感动。”



三年级:勇气前行(投入感与坚持力)
纸板“接力过河”,孩子们齐心协力,不断尝试最稳妥的“走法”,从混乱到默契,目标越来越近,眼神越来越坚定。“我不想放弃,因为我们组还差一点就赢了!”“虽然一开始乱,但后来越来越棒!”这些话,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坚持”和“协作”的力量。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在留言板上写下今天最棒的一件事:“我接住了球!”“我安慰了同学”……文字虽稚嫩,却句句藏着心灵的勇气。拍照打卡的KT板上,“我是一颗发光的小太阳”“我喜欢我自己”等语句,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接纳自己的第一步。


四年级:同“心”协球(积极人际关系)
两人一组背对夹球,在步伐不一致中寻找“心有灵犀”的节奏,向终点默契前行。“我们最开始一直掉,但后来不说话就成功了!”“球跑掉的时候有点生气,但我忍住了,我想赢”——这场活动中,孩子们经历的不只是体力的比拼,更是情绪调节和信任关系的搭建。



五年级:不倒森林(专注投入能力)
围圈站立,手扶塑料杆,在“快松快接”的节奏指令中瞬间移步——一人失误,全组失败;一人成功,全组鼓掌。这种“我为你守护,你也为我负责”的高度协作,深深打动了孩子。“原来配合别人是这么难也这么重要!”——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从“自己”走向“我们”的成长,意义深远。



六年级:同鼓共振(集体归属与成就感)
20人一鼓,齐心颠球,挑战极限次数——毕业在即的他们,以这样一种“协同、默契、信任、坚持”的方式,留下最后的集体记忆。
“我好紧张,怕我一个人失误。”“但后来大家说‘没关系’,我突然不怕了。”——有哭有笑,有失败也有喜悦,孩子们在同心鼓的律动中,完成了对“团队”的深刻理解,也为自己的毕业成长画下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在“看见成长的隐形力量”主题沙龙中,一二年级的家长们围坐在心理中心“开心吧”教室,第一次用“积极心理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自己熟悉又常常焦虑的“家庭教育”场景。


他们从游戏中发现自己评价语言的惯性,从分享中体会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需求,更从讲师的引导中理解了“关注闪光点”的深远影响。
没有复杂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这场体验式沙龙用真实、有共鸣的语言,帮助家长重新理解“关注”的意义——不是一味盯着成绩,而是看见努力、看见闪光、看见成长的潜力。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多线压力,心理中心为全体学科教师组织了“锦心呵护·八段锦身心疗愈课”,用一套温和缓慢的中国传统功法,帮助老师找回与自己身体、情绪的联结。
笑声与温柔的身体觉察交织,让课堂充满了放松与疗愈的氛围,不仅在生理层面舒缓疲惫,更在情感层面带来支持与共鸣。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解决问题的创可贴,而是滋养生命的阳光雨露。”这个五月,在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的校园里,每个生命都在学习成为自己的太阳,而这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春日叙事,正在续写更温暖的篇章。
供稿 | 心理中心
初审 | 赵文静
复审 | 侯颖
终审 | 史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