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学科教研水平,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推动项目化学习的深入开展。2025年4月22日,历下区小学科学“项目学习觅真章,教研赋能促成长”项目化学习成果交流会在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举行,全区各学校部分科学教师参加现场教学研讨。


课例展示
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张迎雪老师执教项目化学习课《自制载人船—材料的选择》。本课在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一艘载人船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化身“船舶工程师”展开探究。通过“弹力绳长度变化对比”实验,探究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通过“铝箔纸挑战赛”,探究能否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整节课以“问题—实验—应用”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浮力本质,为“船王争霸赛”奠定扎实基础。



项目汇报
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刘晓萍老师汇报《自制载人船》三年级项目化学习。利用学校游泳馆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载人船。学生化身“造船工程师”,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过程,最终完成13艘载人船。此项目运用做中学的理念,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

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陈荣荣老师汇报《小小导航员自制指南针》二年级项目化学习。项目以“如何自制一个准确指向的指南针”为驱动问题,结合《磁铁》单元,学生化身“指南针工程师”展开探究。通过分解磁铁特性、获取磁针、判断磁极、组装调试等任务,学生动手制作出可准确指向的指南针,并完成校园定向挑战。这一项目让科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真正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济南市辅仁学校的刘志娟老师以“变形桌椅”项目为例分享了学校在项目化学习方面的实践探索。该项目以学生对教室桌椅的实际困扰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等多个环节,综合运用科学、数学、工程、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还借助分层任务设计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济南锦屏学校的杨馥宁主任介绍了该校结合“双碳”战略与学校构建的“生态智慧”课程体系,连续三年带领六年级学生开展“校园厨余垃圾的绿色变身”项目化学习。每一轮项目历经12周左右,从入项到调查学习、再到实践操作、最后效果评估与应用。此项目学生不仅掌握堆肥技术,还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总结
小学科学教研员丁老师首先对课例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勤思考、会表达、善合作,体现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四位老师的项目学习汇报进行了点评,从项目选择、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给与了肯定和建议。指出项目赋予情境化引出驱动性问题,实现“问题链——任务链——活动链”的有机衔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本次项目学习交流活动,小学科学教师们对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与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老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项目式学习新赛道,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做好科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供稿 | 刘晓萍
初审 | 于春辉
复审 | 卢可欣
终审 | 史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