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阳光穿透走廊的玻璃窗,轻轻落在大厅两侧悬挂的画框上。一幅幅稚拙又瑰丽的画作——流淌着奇异光芒的森林、闪耀着星辰的深海、或是跃动着未知生灵的奇幻国度,经常吸引着孩子驻足观看。
这里是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的大厅画廊,每学期擅长画画的孩子,将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月美术馆”。





2020级4班沈梓豪作品
这个看似简单的空间,却承载着学校对美育的深沉理解:当世界越来越快,我们选择在色彩与线条中,为孩子保留一片驻足凝视的天地。
在人工智能日益渗透的时代,人们曾忧虑重复性技能的价值。但恰恰相反,当算法可以轻易生成精美图像、谱写流畅乐章,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感知、想象、情感的表达与共鸣——愈发成为无可替代的珍宝。



2023级5班徐筱璟作品




2019级1班徐筱澈作品
“美育从来不只是教画画,”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尹老师说,“它关乎孩子如何观看世界,如何安顿内心,如何用独一无二的视角,讲述无法被复制的生命故事。”学校将资源倾注于这些小小的个人画展,正是深知:每一次个性化的表达被郑重对待,都是一次对创造火种的精心呵护。
在画框前流连的孩子眼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画面,更是未来我们在机器智能洪流中屹立的核心——那份源自心灵深处、不可复制的想象力与审美共情。






2019级7班陈道平作品
我们相信,当科技席卷一切,那些被画笔滋养过的灵魂,更能以独特的敏感与创造力,在未来的星空下找到自己的坐标。在开元的大厅走廊中,每一个画框里盛放的,都是孩子与未来对话的独特语言。
供稿 | 媒体中心
初审 | 赵文静
复审 | 卢可欣
终审 | 史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