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4 日,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的教室里,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邂逅正悄然发生——山东法语联盟教师 Said 先生,带着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的古老文明,叩响中国少年的认知之门。恰逢山东省与布列塔尼大区缔结友好关系 40 周年,这场交流如同一枚时间邮戳,在中法友谊长卷上留下鲜活印记。

讲台上,Said 先生指尖划过电子屏上的海岸线地图:“9000 公里的蔚蓝边界,是浪花写给岩石的情书。”当布列塔尼的凯尔特三叉旋轮图案浮现,孩子们眼中的好奇被瞬间点燃。那些石碑上的古老图腾、海风里的民谣传说,透过他的讲述化作可触摸的文化肌理,让遥远的布列塔尼不再是地图上的模糊色块,而成为有温度的文明切片。


圣米歇尔山海湾的影像流淌时,潮水声仿佛穿透屏幕。孩子们凝视着潮汐间的修道院,在互动问答中,渔民撒网的劳作、海盗传说的冒险化作具象图景。当老师展示渔民节庆照片,孩子们指着画面惊呼:“他们和我们过节时一样开心!” 这跨越文化的情感共鸣,如塞纳河与黄河的浪花,在童真目光里温柔碰撞。


最后的词汇竞答环节,教室化作知识竞技场。“布列塔尼最具特色的海鲜是什么?”数十只小手扬起,抢答声与欢笑交织。当孩子们捧着写满知识点的笔记本走出教室,布列塔尼的海风已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那里面有凯尔特竖琴的余韵、圣米歇尔山的晨雾,更有孩子们对世界文明的共同向往。

供稿 | 李岩
初审 | 赵文静
复审 | 卢可欣
终审 | 史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