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江城,笛声流韵。在新时代“以美育人”的春风中,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陶笛课堂教学研讨会”圆满举行。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晨之声”陶笛乐团,以灵动音符与精湛技艺,在这场聚焦陶笛教育创新发展的行业盛会上留下了璀璨印记。


这场汇聚百余位教育先锋的盛会,以“AI赋能陶笛教育,创新融合促发展”为核心,通过“专家讲座+AI技术展演+示范课观摩+经验分享+音乐会”五大模块,深度探讨陶笛教学在新时代的创新路径。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专家带来《AI时代陶笛教育的破圈与重构》主题演讲,展示了智能乐谱生成、虚拟演奏导师等前沿技术,勾勒出未来陶笛课堂的无限可能。


作为全国陶笛教育的标杆团队,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晨之声”陶笛乐团受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邀,亮相“陶颂劳动美·笛音庆华章”全国优秀学生陶笛展演音乐会。
20名小演奏家身着开元校服,手持陶笛整齐登场,一曲清新灵动的重奏《散步》瞬间将观众带入静谧美好的音乐世界。空灵婉转的音色如溪流潺潺,高低声部交织如枝叶摩挲,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与默契的配合,完美诠释了陶笛音乐的细腻与感染力。


三天的研讨会上,开元师生的亮眼表现收获多方肯定,多项荣誉既是褒奖,更是前行的动力:
鹿晓晨老师作为学校陶笛课程的奠基人,在“一线教学经验分享”环节中,从“课程一体化设计”“趣味化训练体系”“舞台实践育人”三大维度,分享了开元小学十年来将陶笛融入校园生活的实践经验。


“晨之声”陶笛乐团凭借卓越的演奏水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音乐会中荣获“优秀展演团队”称号。陈闫悦嘉、郭嘉慧、李沛琳等14名参演学生,因在音乐会上的出色表现,被授予荣誉证书。



在分组研讨环节,开元小学的陶笛教育模式成为热议话题。学校将陶笛课程纳入校本体系,构建了“课堂普及+社团提升+舞台实践”的三级培养机制:低年级以趣味乐理与简单曲目激发兴趣,中年级开设陶笛彩绘、诗词配乐等融合课程,高年级通过乐团训练培养协作能力,形成了“人人会陶笛,班班有乐声”的校园文化。

“我们不追求‘精英化’培养,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陶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音符。”这种“普惠式美育”理念,正是开元陶笛课程十年如一日的初心。



当研讨会落下帷幕,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的陶笛教育之路已翻开新的一页。从校园里的“晨之声”到全国舞台的“美育使者”,十年深耕让陶笛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更成为孩子们连接世界的桥梁——正如孩子们在武汉舞台上传递的信念:音乐无界,美育同行。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陶笛为载体,探索“AI+传统乐器”的教学创新,让古老的乐音搭载科技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华中师大专家在闭幕式上所言:“当每个孩子都能吹响属于自己的旋律,美育的种子便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供稿 | 鹿晓晨
初审 | 赵文静
复审 | 侯颖
终审 | 史峰虹
